在剛引入 i7 系統的某市博物館,游客們正體驗著 “慢下來” 的逛展自由:站在唐三彩馬展品前 3 秒,耳邊的導覽設備就自動響起講解 —— 從馬匹的造型工藝到背后的唐代喪葬文化,娓娓道來;走到書畫展區時,系統又能精準切換內容,連展柜里不起眼的題跋都能講出故事。“不用按按鈕,不用追著導游跑,想停多久就停多久,這才是逛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。” 帶著孩子參觀的李先生說,孩子對恐龍化石展區特別感興趣,在展柜前停留了十多分鐘,i7 系統不僅沒有催促,還根據停留時長自動補充了延伸知識點,“就像有個懂行的朋友在旁邊陪著,節奏全由自己掌控”。
傳統導覽模式總在 “被動等待” 和 “被迫追趕” 中反復橫跳:人工導游要照顧多數人節奏,很難兼顧個體需求;普通電子導覽則需要手動觸發,遇到老人、小孩或手拎物品的游客,操作起來格外麻煩。而 i7 自動感應導覽系統的核心優勢,就在于它的 “主動性” 和 “適配性”—— 通過空間定位與紅外感應技術,能實時捕捉游客的停留位置和移動軌跡,實現 “人到聲起,人走聲停” 的無縫銜接。無論是在開闊的景區廣場,還是擁擠的展館通道,都能精準識別目標展品,避免誤觸發或漏講解。
目前,i7 系統已在歷史博物館、自然科技館、文化景區等 20 多個場所投入使用。某景區負責人透露,引入 i7 后,游客的平均停留時長增加了 40%,二次游覽率也提升了 15%,“以前游客總說‘看得匆忙,沒記住什么’,現在有了能‘陪聊’的導覽,大家對景區文化的接受度明顯更高了”。